首页>热点 > >正文
好消息!“逆全球化”受阻,全球供应链仍保持稳定 | 新京智库|新要闻
2023-02-03 16:38:24来源:新京报

一直以来,世贸组织(WTO)按季度发布的《全球中间产品出口报告》,涉及零部件等中间产品,以监测全球供应链运行情况。WTO的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中间产品(IG)出口额增至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虽然增速放缓,但WTO表示,这仍表明全球供应链活动持续保持稳定状态。

IG是指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中间)投入产品,IG贸易是全球供应链稳健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IG贸易逐步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十年以来,IG在全球贸易总额(不含燃料)中的份额一直维持在50%。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或许意味着美国主导的“逆全球化”正在遭遇阻碍。


(资料图)

中国转型为“IG贸易出口国”

WTO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出口方面,2022年2季度,全球IG出口前三名为中国、美国和德国。中国曾是韩国中间产品的最大出口对象,而今中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间产品出口国。多个国际智库的研究称,这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制造业中心转型为亚洲高价值供应链中心。

汇丰环球研究在其2023年一季度展望报告中就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经济体在价值链上实现了飞跃,尤其是中国正成为一个价值更高的零部件供应中心。该报告分析称,中国出口增速仍高于全球贸易增速,但这种份额的上升并没有以牺牲成本较低的生产国为代价。这表明中国正在向价值链的上游移动。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的出口结构也在迅速转变,并产生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影响:如中国的汽车出口在增长,而日韩的出口份额在减少;中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服装和鞋类上的出口份额增长减缓,但东南亚的份额则有所扩大。这正说明了中国正在向价值链上游移动的趋势。

报告分析了中国零部件出口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份额正在下降,而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的份额正在上升。以亚洲为例,从中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占所有零部件进口的比重由2008年的近16%上升为2021年的近20%,而韩国和越南2021年从中国进口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0%和34%。

海外制造商对中国零部件的依赖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以汽车零部件为例,在燃油车时代,长期位居汽车零部件产业顶端的企业,包括德国的博世、采埃孚、大陆,日本的电装,加拿大的麦格纳,美国的德尔福等。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变革,使得原本由欧美日把控的产业格局,在新的产业环境下已经被重塑,汽车零部件的产业价值正在快速流向中国。

尤其是在动力电池领域,中国企业处于领先地位。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中有五家来自中国,占据半壁江山。电池材料领域则更是中国企业的天下,恩捷股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湿法隔膜龙头;天赐材料是全球第一大电解液厂商;贝特瑞是全球最大的锂电负极材料供应商等等。

“没有中国零部件,就造不出纯电动汽车”,已成为业内共识。

“逆全球化”正被亚洲市场有效阻止

近年来,“反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单边主义、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退群”“废约”“脱钩”等“逆全球化”行径也层出不穷,再加上三年新冠疫情的深远影响,经济全球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开放水平持续下行。与此同时,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都在重新构建。

不过,这种“逆全球化”运动似乎忽略了亚洲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中心地位。汇丰环球研究近日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展望报告指出,亚洲经济在2022年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全球制造业的重心继续东移,亚洲经济体尤其中国在价值链上实现了飞跃,东南亚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扩大。

除了中国,越南、印度和马来西亚均提高了它们的全球出口市场份额。全球产业复杂性排名发生了变化,亚洲飞跃的同时,是德国、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市场的优势正在失去。汇丰的报告强调,西方试图将产业从亚洲转移回本土几乎不可能,亚洲产出占这些经济体需求的比重已经到了难以剥离的程度。

一份美国和欧洲对制造业产品需求的图表显示,亚洲制造占美国商品总需求的16%,占欧洲需求的12%以上。欧美重新夺回生产份额的努力,短时间内尚未看到效果。

另一份来自世界银行、汇丰等的数据显示,亚洲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中心地位不可撼动。2020年,中国在全球产出中所占的份额最大,接近29%,十年前这一占比与欧洲相当;亚洲其他国家目前与北美大致相当,并领先于欧洲;东盟和韩国的份额在过去十年中基本保持稳定;印度的份额正在稳步攀升。

虽然美国主导的“去全球化”运动不会消失且依然在强化,但其效果正在被亚洲市场逐渐消解。“去全球化”的确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稳定性,且会进一步逆转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模式,随之会带来贸易、产业、资金、技术和人员流动的重组,现在看来,更多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

美国单方面“脱钩断链”难以奏效

2月2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国新办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2022年,我国外贸顶住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商务部表示,目前国际供应链格局在加速重构,外贸发展环境极其严峻,但2023年中国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继续稳定全球贸易供应链。

事实表明,美国单方面的“脱钩断链”难以奏效。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以美元计达到1891.3亿美元,增长8%,引资规模依然保持了世界前列。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美国对华搞“脱钩断链”,也改变不了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正式生效实施一周年。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12.95万亿元,增长7.5%,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0.8%,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速超过两位数的达到了八个。

三菱UFJ研究咨询公司理事长、经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竹森俊平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美国试图通过停止对中国提供新技术来阻碍中国的产业技术发展,导致西方谋求建立把中国排除在外的供应链。如果,中国制造业一旦退出,所引发的高通胀环境的变化,可能会长期困扰世界经济。

竹森俊平在这篇题为《剔除中国将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的文章中表示,从世界经济整体看,中国制造业退出所造成的缺口,需要通过其他国家扩大生产规模来填补,但作为候选对象的国家很有限。

事实证明,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既脱不了钩,也断不了链。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应以深化合作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

文/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标签: 逆全球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