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正式发布人工智能(AI)大模型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新华社记者 陈宇轩 摄
(资料图)
新华社深圳7月8日电 题: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新华社记者王攀 陈宇轩 白瑜
只需要1台服务器,再加上10秒钟的耐心,气象专家就能完成台风未来10天路径的推理预测。然而,过去这样的工作需要在大约3000台服务器的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上、花费5小时进行仿真模拟计算。
这样的改变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在7日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华为云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盘古大模型3.0”和“昇腾AI云服务”,包含以“鲲鹏”“昇腾”为基础的AI算力、计算引擎、全场景AI框架以及AI开发平台等,实现全栈自主创新。
在气象领域,盘古气象大模型采用了三维高分辨率人工智能气象预报方法,预报精度超过了传统数值预报方法,能够有效应对气象预报领域长期存在的精度低、可解释性差、极端天气预测不准等挑战。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热潮。中国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5月底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发布79个。除百度外,阿里、科大讯飞、美团、百川智能、云知声、腾讯等头部企业相继在该领域布局。
“除了对话、写诗、作画等应用之外,要将大模型切实投入到城市发展、金融科技、生物医药、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在实体产业落地,为社会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
截至目前,中国开发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经在智慧矿山、药物研发、气象、政务、金融、智能制造、铁路管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企业6月初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小可”,包括拟文助手、编码助手、智能标绘等一系列智能应用。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方面,“小可”能够构建工厂一体化流转平台,打破工业控制、运行维护各个系统间数据和工序流转壁垒,实现岗位工人、产线设备、信息系统之间基于自然语言的交互,优化工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运作流程。
位于深圳的鹏城实验室此前也发布消息称,该实验室将推出“鹏城·脑海”大模型计划,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控、开源开放的自然语言预训练大模型底座,尤其是面向数字政务、智慧金融、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
在实践中,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实体经济的结合,还在不断向纵深发展。在7日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大模型创新需要对算力、算子、计算框架及平台进行全栈的创新和优化,才能降低大模型训练门槛,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实体经济的落地应用。
例如,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将先导药物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一个月,研发成本降低70%;盘古矿山大模型帮助煤矿企业构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系统,已在全国近10个矿井规模化应用;在铁路货运方面,盘古铁路大模型能够精准识别430多种各类故障,总体故障发现率达到99.8%。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利用大模型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耕实体经济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界的共识。
“下一步,人工智能大模型要加强制造业技术、产业、应用进一步融合,更深入地研发面向制造业的大模型,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系统仿真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李伯虎说。
标签:
相关新闻